成长服务

成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长服务 -> 正文

白云大讲堂第251讲:人文素养之《时代的文化镜像——网络语言》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18

为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聚焦大学生健康成长之需,积极建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10月17日下午,广东白云学院白云大讲堂第251讲在北校区明德楼107举行,我校教育学院中文系专业负责人、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许光烈教授为白云学子作人文素养之《时代的文化镜像——网络语言》。

图片 1.png

许教授讲解现场

图片 2.png

听讲现场

本次讲座,许光烈教授从网络语言的诞生、网络语言的语体定位、网络语言的的理据特征、网络语言的规范四个方面生动详细地介绍了网络语言。讲座伊始,许教授以“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话题展开,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语体——页面语的原因。他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体,并通过图表数据,生动地呈现页面语、传统的口语和书面语三足鼎立的情况。紧接着,许教授从社会思潮的后现代化与传播媒体的现代化两个因素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理据动因,他以热门的网络用语为例,向同学们讲述其理据特征:趋隐性、趋谐性、趋俗性、趋象性、趋异性。最后,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上,许教授表示要“动态规范”,网络语言文字的创新,绝不能盲目任性,而是应当坚守汉语言文字的基本使用规范,抵制“网络不良用语”等乱象,网络语言文字才能在继承中开拓创新的路径,在创新中维护文化的根基,最终为语言文字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建设贡献应有的价值。

网络语言既是新的社交需求派生的,也标志了新的环境中人们的社交方式。面对变化多样的网络语言,大学生分析鉴别与自我规范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此次讲座,加强我校学生语言文明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良网络道德自律意识,为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弘扬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共建文明和谐的网络语言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图文/校团委谢栎盈、伍静雯 责任编辑赵利兴)